31家车企1月销量:比亚迪狂卖,新势力集体失速
各大车企2023年的第一份成绩单来了。
近日,各大车企陆续公布1月销量数据。从结果来看,1月,在35%的整体市场降幅下,车企销量几乎全线下滑,最高跌幅甚至超八成。当然一如往常,还是有例外。
新势力集体失速,仅理想一家交付破万
1月,车市“开门红”爽约,造车新势力几乎集体“扑街”。
小鹏去年12月月交付量刚回到1万+水平,今年1月又退了回去,月交付量仅为5,218辆,同环比均腰斩。这一表现除受春节等外部因素影响之外,与其车型更新换代也有关,改款的小鹏P7即将到来,一定程度抑制了现款车型销量。
哪吒也出现大幅下滑,1月交付量为6,016辆,同比下滑45%,环比下滑22%。看样子,去年12月,哪吒交付量环比腰斩,并非是在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基础上,保留部分销量以成就今年的“开门红”。
更让人意外的是零跑的暴跌,其1月交付量仅有1,139辆,同环比降幅均超80%。要知道,零跑去年的市场表现可谓“一路高歌”,2022年累计交付量超11万辆,平均月交付量也在9000辆以上,相比之下今年1月表现属实惨淡。
蔚来表现相对稳健,但与理想差距明显。事实上,1月造车新势力中,仅有理想交付破万,呈现同比正增长。该月理想共计交付新车15,141辆,虽未继续维持在2万+的水平,但这一成绩仍可谓优秀。
理想之所以卖得好,一方面原因在于,在售车型数量增加,曾经靠理想ONE“一车打天下”,如今则形成了“理想L9+理想L8”的强势组合,另外产品定义清晰,目标人群精准,且增程式电动车没有续航焦虑,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。
不过理想的良好表现,扭转不了新势力整体“疲软”的现实,因为这背后有多因素使然。
今年整个春节假期都在1月里,虽然法定节假日只有7天,但不少消费者休假时间超过7天,这意味着消费者的买车时间以及车企的卖车时间都相对有限。
加之新能源国家补贴今年1月正式退出,这使得不少消费者抢在去年底前完成购车。另外,去年底很多车企也是奋力冲量,这些都一定程度透支了原本属于1月的需求。
再就是特斯拉降价所带来的冲击。
自去年9月以来,特斯拉通过直接产品调价或间接福利促销等方式频频降价。最近一次是在今年的1月6日,特斯拉官宣了大幅度降价,最大降幅超过4万元,国产Model 3的起售价格逼近20万元,创下了历史最低价。
尽管大幅降价引发不少车主维权,但特斯拉销量却有明显提升。据乘联会数据,特斯拉今年1月份批发销量预估为6.6万辆,较2022年12月批发销量增长18.4%,较2022年同期增长10.4%,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。
这显然影响到了造车新势力的销量,这从二者销量数据的明显对比中便可看出,另外小鹏、问界,包括曾号称“不降价”的蔚来等车企降价或通过优惠抵扣、金融补贴、升级配置、赠送积分等形式变相降价的举动也间接印证了这一点。
不得不说,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,一面要应对新能源补贴退出带来的成本压力,一面还要面对特斯拉这一"价格屠夫"带来的冲击,属实压力不小。
老牌自主有“幸存”,比亚迪、奇瑞逆势上涨
在造车新势力因上述原因而销量下滑之时,比亚迪继续狂飙。
1月,比亚迪共销售151,341辆新能源汽车,环比虽下滑35.65%,但同比仍增长了58.6%。无论是数量还是增幅上,都绝对碾压新势力车企。
当然从环比下滑的情况来看,刺激政策退出叠加春节假期所带来的影响,比亚迪也难以避免,但特斯拉降价所带来的影响相对有限。
事实上,在特斯拉降价销售的同时,比亚迪却在提高价格。
据悉,为提升盈利能力,比亚迪自去年以来进行过多轮提价。最近一次,比亚迪宣布自今年1月起对相关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正式调整,上调幅度为2000元至6000元不等。
价格不降反涨,比亚迪为何还能拿下超15万辆的成绩?
综合来看,一方面原因在于,比亚迪涨价幅度并不高,且涨价的车型多为20万元以内,与特斯拉竞争关系较小。另外,比亚迪客户基数大,且从2022年迅猛的增长势头来看,其影响力以及市场认可度都较高。
不过尽管此番特斯拉降价所带来的影响有限,但如果特斯拉持续降价,对比亚迪的影响或会加大。业界早有传言,特斯拉计划推出一款20万元以内的低价车型,近期更有消息称,售价16万的Model Q即将到来。如果真如此,则难免侵占比亚迪的核心市场。
不管怎样,比亚迪都是特斯拉有力的竞争对手,且已可谓自主品牌当中最为强势的车企。
回望2022年,比亚迪势头凶猛,凭借持续翻番上涨的势头,一举改变了过去几年由吉利、长城、长安三家组成的“自主三强”格局,变成比亚迪“一超”+“自主三强”的新格局,而后稳步超前。
当然如今的“自主三强”也已不是彼时的“自主三强”,最大的变化是奇瑞的闯入。具体来看,去年7月,奇瑞销量大涨,一举反超长城,拿下自主第三名,而后几个月中也基本稳在了“前三强”的排位。
今年1月,奇瑞仍然保持着相对不错的成绩,是少数几家实现月销同比正增长的车企之一。数据显示,奇瑞集团1月销售新车101,379辆,同比增长16.5%,连续8个月单月销量超10万辆,其中奇瑞品牌1月销量为74,246辆,同比增长10%。
奇瑞大概也意识到了问题,近日有消息称,奇瑞将打造全新中高端新能源品牌—iCar汽车,打造科技生态型品牌。据悉,iCar汽车品牌或将在第二季度的上海车展发布,旗下首款硬派SUV车型将会在第四季度上市。
合资几无幸免,广汽丰田依旧是例外
自主品牌尚有“幸存”,但合资品牌几无幸免。
具体来看,上汽集团旗下合资品牌中,上汽大众1月销量72,008辆,同环比均下滑超四成;上汽通用1月销量55,001辆,同比腰斩,环比下滑超四成。
长安汽车集团旗下合资品牌中,长安福特1月销量15,026辆,同比下滑近四成,环比下滑两成;长安马自达销量4,024辆,同比暴跌近八成,环比下滑近四成。
广汽集团旗下合资品牌中,广汽本田1月销量38,143辆,同比腰斩,环比下滑超三成;广汽三菱销量仅1,168辆,同比大跌近七成,环比近乎腰斩。
唯一称得上例外的是广汽丰田,1月销量达到75,500辆,同比下降24%,但环比实现微增。据了解,汉兰达、赛那等三大旗舰车型销量达29,689辆,占总销量的约40%,环比增长39%。其中赛那销量首次突破8000辆,创下历史新高。
事实上,广汽丰田在2022年的表现就相对突出,在一众合资品牌销量下滑或大幅震荡的情况下稳健增长。这一年广汽丰田累计销售汽车约100.5万辆,同比增长21.4%,在日系品牌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的状态下,广汽丰田成为2022年极其少有的、达成百万产销的合资主流车企。
究其原因,广汽丰田有新车型以及相对优秀的产业链的支撑,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,这背后还有广汽丰田降价促销策略的影响。据悉,凯美瑞、雷凌等热销车该年内都有不小的降价优惠。
从销量数据来看,2023年广汽丰田的开局还算不错。不过无论是广汽丰田,还是其他合资品牌,这一年的压力都不会小。
去年,合资品牌销量节节败退,今年1月情况依然“不妙”。据乘联会数据,1月自主品牌零售64万辆,零售份额达到49.4%,同比增长4.3个百分点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,份额下滑,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2.9%,同比下降0.7个百分点;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6.6%,同比下降2.8个百分点;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7.7%,同比下降0.5个百分点。
另正如前文所说,眼下除了特斯拉,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也在降价,在此局势之下,合资品牌也越来越坐不住了。
早在1月4日,东风日产就官宣,在2023年1月1日-2023年2月28日期间下定并锁单ARIYA艾睿雅的用户,可以享受至高3.26万元的综合补贴。此外,官方还提供四大终身礼遇、三大服务礼遇、保客再购礼遇和置换礼遇。
不过,话说回来,降价所能产生的效果如何,还不好说,毕竟合资品牌当下面临的问题并非靠降价就能解决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上一篇:不确定性因素叠加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
下一篇:返回列表